广汽集团吐槽,宁德时代甩锅,到底
白癫风 http://baidianfeng.39.net/index.html 这两年,新能源汽车赛道炙手可热。不仅是汽车销量大幅增长,产业链上动力电池更是备受追捧。这么景气的赛道,参与者赚不赚钱? 在日前举行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公开吐槽称,“我们现在不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吗?”对此,宁德时代董事长公开回应,“上游原材料的炒作带来了产业链短期的困扰。”该公司首席科学家吴凯甚至表示:“今年虽然还没亏本,但也在盈利的边缘挣扎,非常痛苦。” 难道,产业链已然陷入“为上游打工”的魔咒? 车企吐槽“为宁王打工” 近年来,在碳中和的风口上,新能源汽车销量猛增。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销量.1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 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高歌猛进。数据显示,前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万辆和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市场渗透率突破20%。 新能源汽车大卖,造车的企业是不是很赚钱呢?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日前,在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就表示,“动力电池成本已经占到新能源汽车的40%到50%,我们现在不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吗?” 在曾庆洪看来,除了特斯拉,新能源整车厂不赚钱是共识,电池企业将成本压力传到主机厂,主机厂也被逼着造电池和原材料。吐槽动力电池的整车企业,可不止广汽一家。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的车企老板,前阵子都曾公开放话:动力电池涨价已“超出想象”,电池成本上涨幅度非常离谱。 公开财报信息显示,无论是“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还是北汽蓝谷、比亚迪这种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大卖的背景下,都处于亏损或微利的尴尬状态。数据显示,一季度,蔚来净亏损17.8亿元,小鹏净亏损17亿元,理想净亏损万元。 钱都让“宁王”赚走了? 左为曾庆洪,尤为曾毓群 对于车企董事长的吐槽,宁德时代显然不愿意背锅。该公司董事长曾毓群直接来了个“祸水东引”,“上游原材料的炒作带来了产业链短期的困扰。”这话意思翻译过来就是,“兄弟,别怪我啊,电池原材料涨价,我也没法。”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看着老板“甩锅”,赶紧现身哭诉,“公司今年虽然还没亏本,但也在盈利的边缘挣扎,非常痛苦。”财务数据显示,宁德时代确实也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境地。年一季度,宁德时代实现净利润14.93亿元,同比下降23.62%;营收却大涨.97%,达到.78亿元。 主机厂和电池制造商都觉得自己“没赚钱”,那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过程中,到底谁在赚钱?答案或许就是动力电池的重要材料——碳酸锂。年以来,碳酸锂迎来一波“史诗级”行情。生意社数据显示,当前,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每吨47.86万元,过去一年涨幅接近10倍。 短期内这样的涨幅,当然惹来一众电池厂商的抱怨。有人表示,确实是在给上游原材料企业打工,今年以来涨价最疯狂的非锂盐莫属。 面对产业链上游企业频繁提价,中游的宁德时代们也不得不随行涨价。据悉,去年下半年以来,宁德时代至少涨价两次。 纵使提价,也难挽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得益于原材料价格的一路上涨,相关企业赚得盆满钵满。今年上半年,赣锋锂业预计实现净利润72亿元至90亿元,同比增长.24%至.30%;天齐锂业预计实现净利润为96亿元至亿元,同比增长倍至倍。 垂直整合才是出路? 面对上游原材料涨价大潮,中下游企业除了提价,也在想方设法往上游扩张。 有报道称,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巨头,目前频频在海外掀起锂矿股权收购交易。不仅如此,国内分布在四川、青海等地的锂矿资源,几乎已被产业链中下游公司瓜分殆尽。其中,不只有动力电池生产商的身影,正极材料公司、整车主机厂等等资本都有参与其中。 中下游产业资本往上游介入,长期来看或将推动原材料价格高位回落。除此之外,技术革新也是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手段。曾毓群认为,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增长为续航里程带来6倍多的提升,成本却下降了80%。 在他看来,技术创新将为产业带来新的机遇。随着回收技术的提升,电池里绝大部分材料都可以进行回收重复利用。曾毓群预计,到年,循环利用退役电池中的材料可以满足很大一部分市场需求。 总之,对任何产业来说,上下游企业之间需要合理分配利润,最终实现互利共赢。任何单一环节盈利,而其他环节为他人做嫁衣的做法,都无法确保整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guaa.com/mgpzff/11671.html
- 上一篇文章: 比亚迪赚的,比上汽长安广汽加起来还多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