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还是没搞懂
王传福还是没搞懂曾庆洪所说的“格局”。 卷不赢就该死吗? 是的,卷不赢就该死。这是市场经济的朴素逻辑,也是网友们嘲笑曾庆洪的理由。 但如果你想不通曾庆洪为什么气愤,就无法看清事情的本质。 他说,“企业目的是盈利,是为国家作贡献,为社会作贡献,交税、就业”,所以,“汽车行业应该有大局、格局、长远长期主义的战略,而不是眼前去‘卷’”。 很多人以为这又是国企领导在拽大词,说套话。曾庆宏说的格局,他们没看懂。 不知道是装还是真的,王传福也没看懂。 王传福说卷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这句话人人说得,唯独他没资格。 因为新能源汽车从来就不完全是市场经济。 他是国家下的一盘大棋,是国家长达十几年的有意引导和刻意扶持,是高达数千亿的资金补贴,持续十几年的税收优惠和上牌政策倾斜。 如果没有这些非市场因素的帮助,当年的“比三万”能不能撑到新能源市场爆发,还是个未知数。 作为政策型市场最大的受益者,王传福鼓吹“市场经济”,是对整个行业的莫大讽刺。 曾庆洪的确有理由担忧。 广汽曾经是“四小”中混得最好的企业。背靠着广本、广丰两棵合资大树,年年吃穿不愁。传祺也是国企中较早取得突破的自主品牌,当年的爆款传祺GS4创下过一年卖出33.7万辆的成绩。 但随着市场风云突变,广汽也同时面临着燃油衰退和合资衰退两个难题(关于两个难题的更多分析请参见拙文:两个大国企,居然在编同一个故事),其旗下各个板块都在迅速下滑。 今年五月,广汽本田销量辆,同比下滑41.31%;广汽丰田销量辆,同比下降17%;去年稳坐新能源市场亚军的广汽埃安5月销量辆,同比下降32.21%;广汽乘用车销量辆,同比下降3.55%。对广汽而言,年是全线溃缩的一年。 很显然,如果按照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广汽在内卷中将会活得极其艰难。 但曾庆洪之所以气愤,并不是因为卷,而恰恰是因为他并没有在真正的市场经济下卷。 这也是为什么他要呼吁“油电同权”,因为油电同权,才是真正的较量。如果在政策倾向中败下阵来,曾庆洪和广汽,都不甘心。 王传福多次说过要尽快禁售燃油车。我一向认为,这是极其小肚鸡肠的表述。 作为新能源产业的老大,比亚迪享受了红利,但却没有意识到,这个红利的背后,还附带着巨大的义务。 这个义务,才是所谓“弯道超车”的最终目的,也就是曾庆洪所说的“格局”。 中国为什么要扶持新能源汽车?为什么要弯道超车?仅仅是为了把国内市场每年产出的三千万辆汽车,全变成国产和电动吗?如果是那样,就跟老王说的,直接取缔油车不就行了? 事实是,如果把所有的油车厂原地换成电车厂,油车工人变成电车工人,油车消费变成电车消费,我们的能源结构会改变,但产业规模未必会增加,经济结构未必能调整,电车产业链也未必会比油车产业链提供更多的就业和税收。 所以,弯道超车从来不是简单的油车变电车。弯道超车的真正意义不是弯道,而是超车,是从技术和话语权上彻底改变全球汽车生态的格局。 丰田日产大众奔驰为什么对日本和德国那么重要?不是因为他们在日本和德国当第一,而是因为他们的产品卖到了全世界。 弯道超车的终极目的是出口,是走出国门,去赚全世界的钱,通过重塑全球汽车产业链的格局,让出口成为拉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马车。 这个重任,显然不是一个比亚迪能够完成的。中国汽车行业整体崛起,才能真正达到这个目的。 这是格局。 相比在国内的大杀四方,中国汽车更需要比亚迪到国外攻城略地。这才是比亚迪的义务所在。 而曾庆洪的逻辑就在于,比亚迪已经是新能源的老大了,月销里新能源渗透率也已经超过一半了。对于新能源的优待政策,也是时候退出了。 只有在没有扶持的国内环境中卷出来,在国外才会有竞争力,才能真正改变全球汽车格局。因为国外本来就没有那么多政策,油价也大不相同。 只是,现实可能不会如曾庆洪所愿。这样大的政策转变显然不会一蹴而就,油电同权的日子也不会太早。 对广汽而言,或许真正的破局出路恰恰在于出口。 如果内卷卷不赢,就要努力去外卷。这不仅对国企是这样,对民企是这样,对合资和外企也是这样。#深度好文计划#摆脱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才能真正国际化。三星退出了中国,依然是全球第二。谷歌退出了中国,依然是全球第一。亚马逊也退出了中国,也依然是全球第一。传音手机在国内卷不赢,在非洲却卷出了一片天,成为了全球前5的手机厂商。在国内不好混的哪吒,已经开始往东南亚卷了。 财报显示,年广汽集团汽车出口仅7.58万辆,差不多是所有中国汽车企业里最差的。很显然,曾庆洪仅仅把业绩下滑归结为卷,是说不过去的。往好了说吧,这至少说明了,广汽的出口增长空间巨大。 而对于比亚迪而言,政策红利已经吃得太多,不要再想着取缔燃油车了。 什么时候在全球市场卷赢了大众丰田,在纯电上卷赢了特斯拉,才算真正完成了任务。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guaa.com/mgpzff/12149.html
- 上一篇文章: 电动势广汽埃安估值103239亿元,高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