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所谓病机,就是指疾病发生的机要。正如张介宾所言:“机者,要也,变也,病变所由出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将常见的病机概括为十九句话,后世将其称为病机十九条,其举例阐述临床常见的病机,且对疾病的病因与发病特征进行具有代表性的分析,示人以方法,可谓是提纲挈领。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是关于肝病的病机。风,有内风与外风的区别。常见外风如“风者百病之长”,指风邪为六淫之首。内风为病,临床则以动为表现特征,可见肢体的震摇、抖动、抽搐等症状。掉,在此指摇、摇摆之意,包括头部、四肢的抽搐,肌肉的颤动等,说明此类症状具有摇动的特点。眩,指目眩,眼花。眩常与头晕并见,故称为眩晕,指患者感觉自身或外界的景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则如坐车船,感到头晕目眩、四周旋转不定。“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此条病机论述了肝病的症状以“动”为主要特征,表现为肢体的震摇、抖动、抽搐以及头晕目眩等。以上症状大都属于肝之病。

为什么风邪致病以动摇为特点,而且与肝密切相关呢?对此张介宾曰:“风类不一,故曰诸风……风主动摇,木之化也,故属于肝。其虚其实,皆能致此。”尽管风邪有内风与外风的不同分类,但是风邪之为病,总以动摇为其症状特征,在此选取自然界常见的有风则动之征象,借以类比形容肝病的临床特点。而肝在五行属木,风气通于肝,因其为风木所化,具有风木之特性,所以风邪为病与肝关系密切,肝病可以表现出风动的症状。肝风内动的症状表现,也与肝的经脉循行分布相关,如马莳所注:“肝脉随督脉于巅顶,故头旋眩而运也。”所以肝功能失常,肝风为病,以动摇不定的症状为主,多伴见头晕目眩等表现。但其病因病机不一样,临床还要注意区别虚实。

验之于临床,肝病的多种病机可引起以动为特征的风邪致病表现。其一,肝火内动化火生风,可以导致风动颤抖。其二,肝血虚,不能滋养经脉,可以出现肌肉的颤动、抽搐等动风表现。其三,肝阳上亢,阴虚于下,阳亢于上,而见头晕目眩等本虚标实的肝风内动、肝阳偏亢症状。其他,如痰湿阻滞肝经,痰随风动,流窜经脉,也会导致动风抽搐。这些病证都有风动的共有特点,故大多数情况下,有风动特点的病证多属于肝。

?养阴柔肝、镇肝潜阳治愤怒引动肝风

笔者曾治某男性患者,29岁。其平时情绪起伏波动较大,心烦急躁易怒,甚则遇愤怒发火则手足颤抖难以控制,因为工作繁忙,夜间睡觉很晚,白天有时倦怠乏力,饮食尚可,二便尚可,脉弦细,舌边尖红,苔薄腻。考虑患者愤怒甚则手足颤抖,其发作迅速,符合风动之征象,采用养阴柔肝、镇肝潜阳之法进行治疗。处方用药:赤芍、白芍各12g,天冬、麦冬各12g,玄参12g,当归10g,代赭石15g(先煎),防风10g,薄荷6g(后下),生麦芽15g,炙甘草10g,怀牛膝12g,川楝子10g,钩藤15g,大枣10g,石菖蒲10g,竹茹10g,生牡蛎15g(先煎),神曲12g,郁金12g。7剂,水煎服,并嘱咐注意情绪的调畅,保持生活作息的规律性。患者服药7剂,复诊时情绪明显舒缓,颤抖减轻,再服药2周,症状得以缓解。随后在上方基础上调理善后而收功。随访,此后未再出现手足颤抖诸症。

肝在志为怒,在体合筋,其华在爪。患者平时情绪起伏大,其症状与情绪密切相关,其肝火易动,化火生风,则在愤怒之时,引动肝风,故而出现手足颤抖难以控制。脉弦细,舌边尖红,苔薄腻,则为肝郁化火生风兼有痰浊之征。基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原理,方中以赤芍、白芍、天冬、麦冬、玄参、当归滋阴养血柔肝,以治其本;防风、钩藤熄风止痉;代赭石、生牡蛎镇肝潜阳,与防风、钩藤配合加强其熄风止痉之效;考虑其肝气郁结,兼有痰浊,用郁金、生麦芽、薄荷、川楝子疏肝解郁;石菖蒲、竹茹清化痰浊;炙甘草、大枣健脾益气,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养阴血而柔肝、镇肝潜阳熄风而止痉之功,以缓解其动风之证;并兼以疏肝解郁、清化痰浊,因而获效。

?养肝血佐祛风治产后发痉

《名医类案》记载,有一龚姓产妇,产后发痉,表现为口眼喎斜,语言困难,阵发性抽搐,严重时角弓反张,发病呈间断性,时有复发。见患者有抽搐、口眼喎斜等风动之象,医生多用祛风之药治疗,但是效果不佳。病案解释说,肝为藏血之脏,而肝气为风,多为肝血不足、血虚生风所致。此论则反证经脉的濡润滋养以及筋骨的伸缩自如、经脉活动正常,皆与肝血的充盛与否密切相关。考虑到患者是产后发病,其生产过程必然耗伤气血,因而导致气血不足,经脉失于濡养,加之产后气血虚弱,腠理疏松,又易受外风侵犯,“而外风煽动,故血不养筋则角弓反张”,从而引起口眼喎斜,语言謇涩,甚至抽搐、角弓反张等。既然是肝血不足,宜用滋润之品进行治疗,以内养肝血而直补其虚。同时,因为患者有风动之象,故少佐祛风之剂,使得同气相求,使药得以易入病位。治疗上养肝血兼以祛风为法,方选四物汤养血补虚为基本方,加用羌活、防风、独活、钩藤、酒炒荆芥以祛风。患者服用2剂后,症状很快得到控制。

病案还告诫人们,用辛散或风药时,必须注意此类药物多偏于温燥,有容易燥血的弊端,而且加之此时患者气血虚弱,如果用药仅是一味辛散祛风,则易于引邪深入,反而加重病情,提示我们临床遣方用药,还要慎重处理祛风与养肝血的主次关系。

?补肝血为主治全身阵发痉挛急

熊继柏教授治疗某女性患者,其主要症状是全身拘挛半年。患者于半年前生产后出现全身阵发性痉挛,发作时四肢痉挛掣痛,僵直不能屈伸,但四肢并不抽搐振动,而腹部肌肉痉挛并有拘紧感,同时全身瘫软无力。每日数发,每次发作半小时左右,甚则持续1小时左右。就诊时,患者精神疲乏,不能活动,甚至行步都自觉困难,只能卧床休息,如果稍有活动,则痉挛必发,小动则小发,大动则大发。同时伴有失眠、心悸、头晕等症状。查体见患者面色淡白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而弱。辨证为血不养筋,治以补肝柔筋,方用补肝汤加参芪。处方用药:红参10g,黄芪20g,当归身10g,白芍30g,川芎6g,熟地黄15g,木瓜20g,麦冬10g,炒酸枣仁15g,炙甘草10g。10剂,每日1剂,水煎服。患者服药后,痉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同时精神也见好转,但是仍然不能自主活动,更不能劳累,逢劳累则痉挛必作。查面色及舌色仍是淡白,脉细。原方再进10剂。服药后,患者筋脉拘挛已经明显减轻,精神明显转佳。近日试着擦了两次地板,仍感疲乏,并自觉有欲发筋脉拘挛之征兆。其痉挛虽然未发作,但时觉腰腿酸痛。查面色较前略红,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用原方加味,巩固疗效。处方用药:红参10g,黄芪20g,当归身10g,白芍20g,川芎6g,熟地黄15g,木瓜20g,麦冬10g,炒酸枣仁15g,炙甘草10g,续断15g,炒鹿筋10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后患者痉挛全止,同时精神转佳,腰腿酸痛也显著减轻,能完成轻度的家务活动,并准备上班。嘱以前方再进15剂,以善后收功。

本例患者以筋脉拘挛为主,并见劳困疲乏,而且遇劳即发,其面色淡白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而弱,均为一派气血虚衰之候,故治疗以补肝血之虚为主,使肝血足而筋脉柔和自如。

摘自:《读内经做临床》钱会南编著

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

当当、京东、天猫、亚马逊各大网店及全国各省市新华书店均有销售

欢迎投稿:wszgbj

.







































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guaa.com/mgpzff/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