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支柱变身拖油瓶,上汽通用五菱
科学消除白癜风 https://m.39.net/disease/a_5391527.html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曾经比五菱和宝骏更辉煌的“国民车”夏利,也曾推出骏派和威志系列,希望救企业于危难之中,可仍然黯然离场。已错失一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上汽通用五菱和新宝骏,会不会重蹈夏利覆辙呢?假如一家企业在遇到产品问题时,不去正视和解决本质问题,以消除消费者心中切实忧虑,而是有意混淆视听、转移视线,那么这种企业恐怕会让消费者寒心,即便弄一些锦上添花的东西,也可能成为哗众取宠。作为上汽集团重要销量支柱,上汽通用五菱及其新宝骏品牌,也许正在纠结中做出抉择。年12月29日,在华为等IT巨头的映衬下,新宝骏也开始玩转智能“生态”。可问题是,在汽车K线关于上汽通用五菱“三部曲”前两篇,关于产品和品牌层面的观察和解读中,不论是宝骏,还是所谓的“新宝骏”,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产品销量业绩好的时候,忽略品牌建设与核心技术研发;在市场环境差的时候,却想大幅提升品牌。中国汽车市场显然没有那么便宜的买卖。本文,汽车K线将从企业角度,来剖析上汽通用五菱出现的问题。例如:该公司对于母公司——上汽集团的冲击和未来影响;上汽通用五菱问题出在哪儿?新宝骏装上智能化大脑,真的就能走出困境吗?五菱和新宝骏品牌,会不会重蹈夏利的覆辙……从销量“功臣”到“罪人”?年12月6日,上汽集团发布产销快报数据显示,11月上汽集团销量为58.2万辆,同比下滑9.6%;1-11月,上汽集团累计销量为万辆,同比下滑13.3%。这意味着,年中国最大汽车上市公司——上汽集团,将迎来年有记录以来,首次全年销量下跌。半年报中,基于对国内市场的预测,上汽集团计划把年整车销售目标调至万辆,相较年初万销量减少了8.5%。不过,如今看来,这一数字远被低估。从今年前11个月销量来看,上汽集团销量完成率仅85.2%,距离目标还有近万辆。那么,根据年上汽集团业绩表现来看,这个“罪人”又是谁呢?从乘用车板块来分析,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作为上汽集团销量业绩的“三驾马车”,其销量份额在集团占比达到85%,是上汽集团的支柱。虽然大众和通用板块也有降幅,但上汽通用五菱年1-11月同比跌幅达到21.8%,成为上汽集团“三驾马车”中,销量下跌幅度最高的。「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公告」除了影响上市公司业绩表现,让投资者对上汽集团投资信心产生动摇,更重要的是,上汽通用五菱和新宝骏的问题,对上汽集团市场份额也造成冲击。甚至出于对合资公司未来前景的担忧和自主品牌羸弱,上汽集团与广汽集团主动选择了合作。试想就在2年前,上汽通用五菱还是上汽集团的最大“功臣”。从年起,上汽通用五菱销量快速增长,-年,该公司销量分别为.45万、.11万辆、.8万辆、万辆、万辆、万辆;年-年增幅分别达到5.31%、12.15%、9.74%、12.5%、13.33%。「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公告」不过,好景不长,自年起,上汽通用五菱销量增长乏力。年,该公司销量为万辆,同比增长4.41%;年,销量为万辆,同比微增0.94%。年,上汽通用五菱终结了增长态势,出现其历史上罕见“负增长”,年销量为.16万辆,同比下降3.72%。可是在年,谁也没有想到,上汽通用五菱会加速坠落。在《新宝骏销量惨淡、产品库存高企,上汽通用五菱到底怎么回事? K·Read》一文中,已经详细对上汽通用五菱和新宝骏近一段时间产品表现进行过解析,本文不再赘述。上市公司业绩“拖油瓶”年,上汽集团股价最终报收23.85元/股,较年初下跌4.9%,市值.51亿元,不敌在上海工厂产能仅几十万的特斯拉(约为后者市值一半)。这对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非常注重的市值管理,可谓是当头一棒。根据上汽集团年三季度财报,其营业收入达到.45亿元,同比下降13.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93亿元,同比下降24.86%。这样的降幅,很难让人联想到会出现在这家位于上海的汽车集团身上。汽车K线认为,上汽通用五菱和宝骏业绩没有达到预期,导致整个上汽集团业绩下滑,对上汽集团在资本市场表现负有责任。年,上汽通用五菱营业总收入为.5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51.98亿元;年营业总收入为.1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53.32亿元,年开始出现下滑,营业总收入为.9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41.87亿元。「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公告」进入年,上汽集团半年报数据显示,上汽通用五菱净利润仅贡献8.43亿元,与去年同期的20.4亿元相比下降58.68%。这意味着,上汽通用五菱单车利润仅约1元,远不及新宝骏要对标的吉利、长城等中国汽车品牌。横向对比来看,年上半年,上汽大众营业收入达到.8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达98.8亿元;上汽通用营业收入达到.8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达71.13亿元。由此可见,上汽通用五菱业绩崩盘,影响了上汽集团业绩变脸。因此,如果上汽通用五菱不能快速止损,对上汽集团的影响将难以估量。错失良机,病急“乱投医”?3年前,上汽通用五菱和宝骏如日中天,其实是企业战略转型好时机,奈何其管理层一味追求销量数据、市场份额,错过了品牌向上的机会。相反,以长城汽车和吉利汽车为例,长城汽车在哈弗品牌销量达到高峰期时,抓住时机,顺势推出高端品牌——WEY。如今短短3年时间,WEY品牌销量已经突破30万辆。吉利汽车同样如此,在前几年博越、帝豪、远景等车型的铺垫之下,基于沃尔沃背书打造出高端品牌——领克(LYNKCO),如今正在不断获得中国消费者认可,并将走出国门,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反观上汽通用五菱,其全球销量已突破万辆,其中宝骏品牌累计销量已经达到万辆。从数据上看,这是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只可惜,这只属于过去,并且它并没有给企业带来实质性帮助。新宝骏品牌向上之路,在企业领导层错失良机和战略失误下,变得异常困难。面对30年一遇的市场寒冬,在体量达到万量级的企业中,上汽通用五菱“受伤”最为严重,以至于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病急乱投医”——推出新宝骏欲转型“治病”,如今又与华为等互联网企业合作,打造“移动智能出行”等产品。可以看出,面对持续下跌的销量,以及残酷的市场竞争,上汽通用五菱和宝骏品牌管理层被迫选择了“蹭热点”、“造噱头”的营销策略,从市场反应来看,消费者似乎对新宝骏的产品智能化并不买单。众所周知,吉利、长城、长安、上汽、广汽和比亚迪等品牌,早就在汽车智能化领域跑了很久,并且经过市场检验。当然,新宝骏现在打造“移动智能出行”,可以提升产品软实力,但并不能真正提升产品质量和产品可靠性,因为软实力建立在硬实力基础之上。诚然,上汽通用五菱副总经理张子盛信心满满地表示,新宝骏年逆市增幅目标定位在3位数,将会增加%以上。对此,人们可能都要“呵呵”一下,这目标真高!——一个年刚出的品牌,本来就没多少销量、重要车型也是四季度推出……这不禁让人想到一个品牌夏利,没有人想到这个品牌和企业会告别中国汽车历史舞台,但事实却发生了。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曾经比五菱和宝骏更辉煌的“国民车”夏利,也曾推出骏派和威志系列,希望救企业于危难之中,可仍然黯然离场。错失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上汽通用五菱和新宝骏,会不会重蹈夏利覆辙呢?文字为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guaa.com/mgsltx/11890.html
- 上一篇文章: 销量净利大减库存高居榜首,众泰汽车20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