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 http://www.bdfyy999.com/zt/bdfr/103435.html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宋豆豆广州报道

在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持续挑战着供应链的承压能力。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车企的整体销量较去年同期减少万辆,同比下降16.6%。而终端市场的低迷在近日多家上市车企披露的三季报展现得一览无余,冰冷的数字陈述着多家上市车企三季度业绩承压。

中汽协方面表示,年前三季度,汽车制造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不到2%,预计10月后利润可能呈现负增长。

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的15家整车上市车企中,包括上汽集团、东风汽车、江淮汽车、江铃汽车等在内的5家车企第三季度营收、利润双双下滑;8家车企第三季度营收出现下滑,下滑幅度最大接近三成;8家车企归母利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比如一度因与华为合作备受资本市场追捧的小康股份、北汽蓝谷仍未摆脱亏损局面,其中北汽蓝谷第三季度亏损超过8亿元;此外受三季度市场下行的影响,包括比亚迪、长安汽车等车企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出现一定程度的负增长。

“车企销量等各方面没有大的提升,产能利用率偏低,相对而言成本没有得到有效的分担;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和缺芯的制约导致成本增加较快。”11月2日,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我们的测算,三季度汽车制造业的利润已经呈现剧烈的负增长了,主要原因还是销量上不去,规模上不来。”

同时,崔东树表示,由于去年四季度汽车销量上涨幅度明显,今年可能难以超越,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在四季度或将持续。

“增收不增利”现象频出

财报数据显示,多家车企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今年第三季度,比亚迪营收同比增长21.98%至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0亿元,同比下滑27.50%。这已经是比亚迪连续两个季度出现净利润下滑,毛利率连续四个季度出现同比下滑。

比亚迪内部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受全球疫情影响电子业务短期承压,但扣除电子业务,包括汽车业务在内的其他板块利润呈现大幅增长。目前,比亚迪主营业务包括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业务,手机部件、组装及其他产品业务,以及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

此外,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一定程度上摊薄了整车企业的利润。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测算,原材料价格上涨传导至动力电池端的成本增加约20%-25%。11月2日,上海钢联发布数据显示,今日部分锂电材料报价继续上涨,电解钴涨-元/吨,金属锂涨元/吨,碳酸锂涨元/吨。

日前一封署名为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的《电池价格上调联络函》在网上流传,其中提到,年锂电池原材料不断上涨,正极材料LiCoO2价格涨幅超%,电解液价格涨幅超%,负极材料等供应持续紧张,导致综合成本大幅提高。

“一方面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车企不得不加大成本投入,但车企不敢把提升的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不敢涨价,同时车企产能面临严重过剩;另一方面造车新势力进入市场后今年引起了不小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guaa.com/mgsltx/12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