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家董建华内科心法三十一痹证
中药歌诀大全 http://www.bdrhr.com/fsrwh/11288.html 国医传承与教育研究室第78期 国医大家董建华内科心法(三十一)——痹证 作者:杨晋翔等 痹证是指气血为病邪阻闭而引起的疾病。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邪侵袭后,使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筋骨、肌肉、关节肿、麻、沉、痛等症,统称为痹。痹之发生,总由腠理空疏,营卫不固,外邪乘虚侵袭所致。气血闭阻是痹证的基本病机。初起或急性发作时,多偏于邪实;久而不愈,由经络而及脏腑,骨弱血亏,多偏于正虚。治疗要权衡正邪之盛衰,详辨各邪气之偏盛,细酌补泻之分寸,初病宜疏散,久病当固本。痹证虽为风寒湿三气杂至,但人体素质不同,感邪亦各有偏盛,临床常见三大证,即风寒湿痹、风湿热痹及寒热错杂。 01辨证论治 1.辛温散寒法 风寒湿三气杂至,寒邪偏盛,因寒性凝滞,气血更为不畅,不通则痛,故见肢体关节疼痛,遇寒更甚,局部不温、舌暗不红,苔白,脉紧。治宜辛温散寒,佐以祛风化湿。 川乌5g,麻黄6g,桂枝6g,白芍10g,当归10g,地龙10g,苍术6g,防风10g,甘草6g。 2.健脾燥湿法 痹证以湿邪偏盛。湿性重着黏滞,阳气被遏,脾胃受困。症见肢体关节重着酸痛,活动不便,或下肢肿胀,饮食无味,苔白腻,脉濡。治当健脾燥湿,佐以祛风散寒。 苍术10g,羌活10g,独活10g,薏米20g,防风10g,木瓜10g,桑枝10g,五加皮10g。 3.祛风通絡法 风寒湿邪阻滞经络,筋脉关节气血流行不畅,因风邪偏盛,风性善行、流窜,故痛点游走不定。治当祛风通络。 羌活6g,独活6g,海风藤10g,桑枝10g,防风10g,鸡血藤10g,当归10g,川芎10g,威灵仙10g。 4.清热凉血法 素体阴虚,内有蕴热,与风湿相搏,或直接感受风湿热毒而致热痹。症见关节红肿热疼痛,痛不可触,口渴烦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当清热凉血通痹。 水牛角15g,赤芍10g,石膏15g,知母10g,萆薢10g,原蚕砂10g,忍冬藤10g,丹皮10g,汉防己10g,苍术10g。 口渴加生地10g;尿黄加黄柏10g;便结加酒军3g。 5.温清并用法 素有蕴热,复感风寒湿邪,寒热互相搏结,或风寒束表,卫阳被遏,郁而化热,形成里热外寒之证。此类痹证局部并无红肿,外观与风寒湿痹无甚差别,局部亦喜温熨,但有红苔黄、溲黄便干、脉象有力等内热之象。若套用祛风寒湿痹之剂,则以热助热,故用散外寒、清里热的温清并用法。 川乌5g,生石膏15g,桂枝6g,知母10g,黄柏10g,生地10g,苍术10g,秦艽10g,威灵仙10g,川芎10g。 寒重加麻黄6g;热重加丹皮10g。 6.清热利湿法 风湿热痹,湿聚热蒸,蕴于经脉而拘急痹痛,症见全身痹痛难以转侧,肢体拘挛重着,或遍身顽麻,或见皮下结节,皮肤瘙痒,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治当清热利湿,湿热分消。 萆薢10g,原蚕砂10g,桑枝15g,薏米15g,滑石10g,黄柏10g,苍术10g,防己15g,牛膝15g,木瓜10g。 热重加忍冬藤15g,秦艽10g;湿重加通草6g,苍术10g。 7.舒筋活络法 痹证日久,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气血流行不畅,筋脉失于濡养,表现为筋脉拘急,肌肉酸痛、屈伸不利,聚热之象均不明显。治当舒筋活络。 桑枝15g,木瓜10g,海风藤10g,鸡血藤10g,络石藤10g,丝瓜络6g,海桐皮10g,五加皮10g,豨莶草10g,路路通10g。 8.活血通络法 痹证日久,脉络寒阻,外邪与瘀血痰浊互相搏结,表现为顽痹,症见痛有定处,或关节变形,舌质紫暗。治当活血通络,开通瘀痹,使气行血畅,外邪始有外解之机。 鸡血藤10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香附10g,姜黄10g,路路通10g,制乳没各15g,当归10g,桂枝10g,麝香0.15g(绢包),黄酒60g(与水同煎)。 9.滋补肝肾法 痹证久病伤肾,邪深至骨,或精血内亏,肝肾不足之人,骨弱血亏,抗邪无力。症见身体羸瘦,皮肤枯涩,疼痛掣骨,不得屈伸,痿弱履艰,舌红少苔,脉细。治当滋补肝肾。 猪骨髓1条(洗净),熟地10g,枸杞子10g,狗脊10g,酒当归10g,黄柏10g,苍术10g,白芍10g,牛膝10g,砂仁3g,甘草3g。 10.温补督脉法 肾为水脏而寓元阳,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若肾阳不足,督脉失固,风寒湿邪乘虚入侵经络,阻遇阳气运行,症见腰膝酸软冷疼,畏寒,甚至疼痛不能屈伸转侧,遇阴雨、气候寒冷则痛剧,舌苔白,脉沉。此乃阳虚邪恋,治当温补督脉。 生鹿角10g,杜仲10g,肉桂3g,仙茅10g,仙灵脾10g,桑寄生10g,川断10g,牛膝10g,独活10g,熟地10g,枸杞子10g。 11.益心气,调营卫法 痹证迁延日久,内舍于心,心脉瘀阻,营卫不固。症见心慌气短,面?无华,易于外感,关节疼痛,舌暗,脉细或结代。治当益心气,调营卫。 黄芪20g,五加皮10g,党参10g,炙甘草5g,酒当归10g,桂枝5g,红花10g,鸡血藤10g,牛膝10g,桑枝15g,桑寄生10g。 02临证备要对于痛痹,多用乌头、麻黄。认为乌头除寒开痹,善入经络,力能疏通痼阴凝寒,配伍麻黄宣透皮毛腠理,一表一里,以祛除寒湿痼邪,有较好止痛效果。 对于热痹,常用水牛角、赤芍代犀角,二药合用,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治疗热痹颇有功效。 对于寒热错杂之痹,将散外寒之川乌、清里热之石膏合用,川乌祛散外寒,以解内热被郁之势,石膏清解里热,以除寒热互结之机,疗效显著。 对湿热蕴结的痹证,认为用药切忌重浊沉凝,宜选轻清宣化、流动渗利之品,使经气宣通,湿热分消,多用萆薢、原蚕砂祛湿毒,利关节。 对于外邪与瘀血、痰浊互相搏结,经年不愈之顽痹,必须活血通络,开通瘀痹,在活血药中,常以黄酒、麝香为引导,麝香通络散瘀,开关透窍,上达肌肤,内入骨髓,配黄酒通血脉以行药势。 壮元阳,补督脉,用生鹿角、杜仲。生鹿角壮元阳,补督脉,行血辟邪,杜仲为之使。正如《本草汇言》云:“凡下焦之虚,非杜仲不补;下焦之湿,非杜仲不利;足胫之酸,非杜仲不去;腰膝之痛,非杜仲不除。” (张元浩整理) 声明 本文摘编自《内科心法》,作者:杨晋翔等。编辑:吴晓丽。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End+长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guaa.com/mgsltx/5997.html
- 上一篇文章: 芍药甘草汤的临床七大妙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