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隆回的湖公祠道可后裔中唯一保存完好
邵阳隆回的湖公祠 道可后裔聚居地中唯一保存完好功能齐全古代宗祠 湖公祠位于邵阳市隆回县西洋江镇湖桥村,位于县城西北角,距离县城大约40公里。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占地面积平方米。座西北朝东南,为砖木结构四合院,前后三进,两侧为厢房。 公祠为湖南地区典型的清代建筑,其脉络清晰,布局完整,保存完好,功能齐全,给我们留下了清代传统建筑实例,为我们研究我国南方清代时期建筑提供了重要事物资料和参考证据。湖公祠建筑特别是牌楼,据有较高的文物和历史艺术价值。 大门牌楼为四柱三门,有五龙拱圣及山水、花卉、鸟兽等浮雕,镂刻精细,栩栩如生。正门阴刻对联:“拜礼歌诗犹是当年世胄;来雍止肃常怀入厝精诚。”右门联曰:“一派衣冠承典礼;千秋文物笃宗祊。”右门联曰:“一水渊源开镜鑑;诸峰罗列有儿孙。”第一进为戏楼,面阔五间,进深二间。明间筑戏台,台顶为内收八角交错叠涩式,屋顶重檐翘角,六角攒尖,宝瓶收刹。戏台前两柱础为青石雕造石狮,雄雌各一,昂首兀立。第二进为中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出走廊单檐硬山顶。第三进为神主堂,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祠内柱础,皆雕造各类走兽,形态各异,维妙维肖,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上图:邵阳市隆回县西洋江镇湖桥村湖公祠 上图:72岁的宁效卿老人,牙齿都没几颗了,耳朵听力也下降了,就这样一位老人,为湖公祠的修缮保护工作四处奔走。 宁效卿,72岁,宁氏第23代传人,也是目前湖公祠的首席管理员,公祠在年到年进行了一次大的修缮,由他主导修缮,就是下图这位老人家。由此,我们展开一段家族历史的追寻。 明朝嘉靖28年,具体日期推算应该是在年,湖桥宁氏祖燕公于11月11日(农历算)诞生;公元年,也就是燕公36岁那年,因如下几个原因被当朝神宗皇帝御封为“财帛生”: 一,人体非凡(两手平膝,两耳垂背——小时偷看《薛仁贵征东(征西)》等小说时,常在里边能看到对英雄好汉的诸如此类的描写,看来还真是写实描写,并不是我们后人所说的夸张手法,也不是小说家们的纯粹虚构,嘿嘿。) 二,左脚踩金,右脚踩银,两宝随身跟。(此两宝为何物,待考。) 三,五百七十八石田,三年粮赋一次清(这个很好理解,富有。) 四,天旱多灾失收成,兵荒马乱饿死人,湖公志祖善良心,开仓放粮救灾民,神宗加财帛生。 繁衍至今,宁氏家族遍布中国各地,人口两万余,修缮维护此祠的资金就是宁效卿老人从子孙儿辈手中一个个积累而来。宁老说:吃点苦,受点累,没什么,我这么大年纪了,也干不了其他什么,能为子孙们留点记忆,能为社会留点值得一看的文物遗迹,我比做什么都值。 宁老的这番话让我感慨万千。 此祠堂里供奉就,就是这位被神宗皇帝封为财帛生的祖燕公。-------甯志强.5.16帖 柱子和柱垫,因为经历过两次建设,其间时间跨度近14年,所以里边的石雕明显有两种不同的风格 无论你从正门还是从左门右门走进,都能看到这金碧辉煌的四个大字 龙凤成“福” 戏台“吊顶”,太极八卦。 从某个角度看,风景独好。 戏台的飞檐,碧瓦,纯中国传统风格。 始祖道可,元顺帝时迁邵阳,族裔聚居邵东、道可五世添富,避军役移居隆回皎碧山,已衍6-7万人,分居于张家庙、湖桥、远山、木瓜山,以及洞口县山门镇、花桥镇等地,聚居于碧山、苏河,以西洋江镇最为集中。湖公祠十大房,以西房最旺,湖房次之。 隆回派字辈: 道元昌则添, 永子君思用, 祖宗仕魁升, 万世存忠孝, 国望效顺佐, 家尚友恭慈, 诚允修齐平, 祥启盛繁祉, 鼎颐需谦益, 渐晋恒泰覆, 咸观萃丰豫, 河洛同临济, 刚勇卫社稷, 廉耿自安绥, 博审慎明笃, 经纶肇鸿基。 湖公祠是道可后裔聚居地中保存最完好、最精致的古代宗祠了。因此我们更应该爱护好它,把家族优良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guaa.com/mgsltx/7909.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祛痘霜效果很好敢用吗怎样祛痘好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