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述祥行走弥渡五台山
云卷云舒篇 行走弥渡五台山 □余述祥 春天的五台山,树抽芽返绿,山花静静开放。五台山的色谱,随着海拔升高而不断加深,一层一层,画圈似的,呈现出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音符。 到五台山必先爬由弥渡县委党史办扶持实施的云南省生态扶贫的重点建设项目“九道湾”。顺着“九道弯”盘山而上,一个又一个的回头弯,深深含纳了五台山的特色——绵延横亘、层峦叠嶂、不见边际。曾经的“九道弯”是昔日满目荒芜的荒山秃岭,如今变成红花木瓜树、樱花树、蓝花楹等组成形态万千貌似人间仙境的绿色世界。 一路前行,被广阔的绿所覆盖的一座座山峰,逐个高了起来,在视野里,越来越高,越来越远,渐渐地就被飘渺的云雾所囊括了。来到“九道弯”观景台,放眼望去,大山格外的青,每棵树都形态各异,十分美丽。远眺五台大寺,若隐若现,给人一种神秘莫测之感。 五台山,因山势雄奇,层峦叠峰,前看有五台,后数有五台而得名。在五台山的怀抱中,坐落着明朝初年照正和尚所创具有多年历史,现在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台大寺。五台大寺不仅是历史悠久的名山古刹,又是红色的革命根据地遗址。年4月,滇西人民自卫团总部及下辖的一、三支队余人在陈家震、李鉴洲的领导下奔赴五台大寺,建立五台山革命根据地。这样显赫的身世,定是吸人眼球的“风水宝地”。 决胜脱贫攻坚,让五台山换了新颜,五台山的彝家儿女,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盛大的舞台,在这舞台上,上演着生态和谐的自然之舞。五台山在山水林地的综合治理下,越来越有生命力。 在人均五亩核桃林的五台山,密布于林间地头的,不论是天然的水潭,还是人工修建的水池、水窖,接收着五台山的甘汁玉露,一点一滴地聚积,成股、成溪,最后汇聚成泉、成潭、成池。这样的泉、潭、池珍惜每一滴甘露,泉水温柔、洁净地静卧着。 行走在五台山,核桃林、红花木瓜树等次第展开,飞扬的花絮随风飘舞。彝家山寨的炊烟,如雾飘渺地散于山间,一幅山村水墨画展现在眼前。沿山势而居的人们,洗衣、洗菜,洗一切与生产有关的器物,浇灌勤恳的稼穑。彝家的孩子们打着赤脚,光着膀子,穿跑于庭院林间,躲猫猫、玩游戏,充满欢声笑语,尽情感受着游戏的快乐。走入五台大寺的红色文化陈列室,凝视着珍贵的革命遗物,看着当年革命前辈浴血奋战的事迹,接受着革命精神的洗礼,不忘初心,筑牢红色记忆。随后,在五台山“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穿上灰布军装,唱起红色经典,重走革命前辈的行军路,接受一次全新的红色教育精神洗礼。 五台山的彝家院落,小青瓦、白墙坡屋顶、整洁、漂亮,墙上画满了充满彝族特色的彩绘,恬静而富有生机活力。走进每一户农舍,庭院如画,青翠迎人,家家户户院子里都养花栽树,展现出的都是彝家山寨村民安居乐业的满满幸福感。 看着一幢幢清新别致的彝家院子,来这里踏青春游的人们,心旷神怡,内心的柔软被轻轻触动…… 作者简介 余述祥云南弥渡人。喜欢文字,有数十万字的论文、散文、小说、诗歌作品发表于国内主流报刊、杂志媒体、网络平台。用文字书写生活,让生活充满阳光。 《昆仑文学优秀作品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共三册(小说卷、散文卷、诗歌卷)。小说卷征稿已进入编排校对程序,散文卷、诗歌卷大量征稿,欢迎广大文学爱好者投稿。详情见征文启事《更多》 主管:中国昆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主办:《昆仑文学》编辑部 顾问:井石谢佐喇秉德路军锋 社长兼主编:原野 副主编:白恩杰 特邀副主编:马文卫 城市头条主编:释圣静 秘书长:韩有录 编委会成员: 原野‖白恩杰‖路军锋‖西玛珈旺‖释圣静‖毛宗胜‖王玉兰‖马文卫‖马敬芳‖古明川‖李海娈‖李牧‖韩有录‖何秀姽‖李俊红‖林成君‖马可‖杨柳飘飘‖李兰花‖ 投稿注意事项本人原创作品+作者百字内简介+作者近期生活照一张及需要配的图片。文责自负,自己校对。 投稿邮箱:gsf88 .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guaa.com/mgsltx/8263.html
- 上一篇文章: 教你如何制作自助点餐餐饮点餐外卖点餐
- 下一篇文章: 利好消息下月起工商银行定期存款上涨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