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专业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6月6日,凭借着问界M5亮眼的销量,小康股份再度涨停,4月至今公司股价累计涨幅高达92.49%。正当小康股份牵手华为渐入佳境之际,二者之间的关系,开始暗流涌动。

时间步入6月,国内各大新能源车企5月产销数据陆续出炉,比亚迪再度以约11.42万台的亮眼数据位列榜首,其余造车势力诸如蔚来、小鹏等也如投资者所期待的实现了同、环比的正增长。

而在这其中,由华为与小康股份联手出品的问界M5却意外的成了一匹“黑马”。数据显示,5月份问界M55月交付量达到辆,在同档位车型中销量跃至前三,累计交付数达台。

或受此消息影响,6月6日,小康股份股价再度涨停,截至收盘,公司股价报69.93元/股,涨幅报10%。将此次涨停计算在内,小康股份已录得5天4板。事实上,小康股份股价自4月27日触及阶段低点32.7元/股后便开始一路上扬,期间股价涨幅高达92.49%。

从某种程度上看,问界M5是华为第一款真正深度参与的车型,除了鸿蒙车机系统和HUAWEIDriveOne三电系统以及遍及全国的销售渠道,华为还包揽了问界M5几乎所有部分的设计工作。至于合作的另一方,小康股份,主要工作则是负责生产。

一种论调开始在市场流传,如今的小康股份似乎已经成为“华为代工厂”。对此,小康方面多次公开予以否认。今年1月7日,已卸任集团董事长、退居幕后的张兴海在投资者交流会上强调:“小康不是代工厂,也不做代工厂。”

然而,有越来越多的线索显示着,这场看似双赢的合作中,不愿做代工厂的小康汽车,或有着自己的“无奈”。

“华为”双刃剑

华为成就了小康,这一点毋庸置疑。

“若没有华为,赛力斯很难摆脱母公司低端形象的‘基因’,越入主流汽车市场视野。”今年年初,张兴海曾对外如此评价华为与小康之间的关系。

这也是资本市场对二者合作的主要看法。

时间拨回两年前,年,小康股份推出全新拳头产品——赛力斯SF5,以求切入新能源汽车市场。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像公司想象般的那么顺利,即便是公司为之付出了大量的金钱与时间,赛力斯SF5依然没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年整年赛力斯SF5的销量仅为台。入不敷出的窘境下,小康股份当年由盈转亏,全年大亏超17亿元。

故事的转折在年一季度悄然出现,年3月,小康股份官宣正式与华为达成合作关系,双方签署了新能源汽车领域合作备忘录。

彼时有分析认为,二者的合作实为各取所需。小康需要华为的品牌力帮其打响名号,后者欲发力新能源汽车领域,需要有一个“实验样本”。

合作一拍即合,年4月20日,双方携手推出了第一款合作车型——赛力斯SF5华为智选版,华为还为这款合作车型提供门店销售渠道。得益于华为庞大的粉丝群体,该车型一经上市便遭到了消费者的热捧。

公开数据显示,小康股份发布赛力斯SF5华为智选版后,短短一周的时间内该车型的订单量就突破了台,远超去年同期。

华为的流量加持下,不仅是公司的产品变得好卖了,公司的股票也成了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年上半年小康股份股价最大涨幅超过%。

只是这样的美好并没能持续多久,华为的品牌效应褪去后,消费者还是会回归理性,将更多的注意力聚焦到赛力斯SF5这款车型本身的产品力上。

而这款仅是加了华为噱头的老产品当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胃口,这也导致其面世后不久,销量便开始逐月下滑,直到年年末该车型也才卖出了辆。

首次合作“折戟”,双方开始寻求新的合作方式,问界系列出现了。

与赛力斯SF5华为智选版不同,问界M5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均由华为亲力亲为,这款车型也因此被消费者戏称为“华为的亲儿子”。

自问界M5于今年3月启动交付以来,问界M5的单月销量持续走高,仅用87天就实现累计交付破万辆,创新品牌单款车型交付破万最快记录。

双方的合作开始出现细微变化,因为在问界M5的设计生产中主要负责整车生产,有声音将小康股份称为“华为代工厂”。

只是,对于这一称谓,小康股份似乎并不买账。小康股份表示,公司肯定不是代工厂,车的销售收入属于小康股份的。华为在主流商圈核心地段的门店,通过合作,小康的产品进入他们的渠道销售,就会大大减少公司前期的销售费用的投入,每卖出一辆车,华为提取相应的销售服务费用。

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隐身”的小康

5月下旬,有媒体报道称,购买问界M5的用户将“金康赛力斯”车标抠掉,贴上了“中国华为”、“HUAWEI”等标志。有车主称,“换标后,简直是注入了灵魂”。

小康股份董事长张正萍对此回应称:产品好不好,市场说了算,如果产品不行,不管贴谁的标都不会有人买。问界M5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guaa.com/mgxgls/11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