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丰富的鱼类资源,同时推动水生生物基因库的建设,年11月,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云南和老挝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进行鱼类资源调查、采集和保存,以及生态环境考察工作。

科考队全员

澜沧江-湄公河生物多样性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仅次于亚马逊河流域。其生物群落组成包括种植物、种哺乳动物、种鸟类、种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种淡水鱼(不包括咸淡水类的广盐性物种),鱼类包括种鲤形目和92种鲶形目。

该流域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生产力最高的内陆渔业之一。每年有万吨鱼类捕捞量,另外还有将近50万吨的其他渔获物,人工养殖每年产量约为万吨。该流域在促进物种多样性保护、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针对该流域鱼类资源的研究和保护却相对滞后。

澜沧江-湄公河科考

年11月,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云南和老挝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进行全面、系统的鱼类资源调查、采集和保存,以及生态环境的考察工作,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丰富的鱼类资源,同时推动水生生物基因库的建设。

此次,科考队伍分别从深圳、武汉从发,穿越云南和老挝全境,历时一个月,途径20多个采集点,行程超过1万公里,采集了不同地点及支流的种鱼类样本和26种鱼的肠道微生物样本。

“澜沧江-湄公河”科考行动的行程

“澜沧江-湄公河”科考行动采集的样本统计

此次科学考察收集到的鱼类样本中,不仅包含常见鱼类,还涵盖湄公河巨魾、攀鲈、湄公河巨型鲶鱼等稀有的物种,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鱼类资源库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物种资源。

与此同时,科考行动也为该流域鱼类的物种多样性研究、生态监测、基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基础信息。

此外,通过此次大规模野外采样,积累了鱼类捕获、样本收集、样本处理、样本保存和运输等方面的丰富资料,为后续及类似研究提供宝贵的参考。

科考“花式采鱼”工作照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鱼类小百科

1.湄公河巨型鲶鱼(Pangasianodongigas)是东南亚湄公河特有的一种巨鲶。它目前持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地位,生长速度极快,六年后达到至公斤(至磅)。由于过度捕捞、水体污染、人造大坝的修建和野生栖息地的破坏已经严重地威胁了它们的生存,而接近灭绝,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栖息地环境遭受威胁,目前它只存在于湄公河水深超过10米(33英尺)的主河道中,在雨季开始时,聚集向上游迁移产卵。

2.攀鲈(Anabastestudineus)产于中国东南部至印度,为亚洲特有属,以顽强的生命力和陆地爬行而闻名于世,年首次引入伦敦动物园附近的水族馆,在海外是受欢迎的著名观赏鱼类。

3.巨魾(Bagariusyarrelli)又称老鹰坦克、坦克鸭嘴、老鹰鸭嘴、木瓜鱼,分布于中国的澜沧江及下游的湄公河、印度的恒河等流域,体型巨大,外貌奇特,原产地为著名的游钓鱼类及食用鱼,同时可作为观赏鱼。巨魾是真正的大型鱼类,体长可达到厘米。它们在湍急的河流中生存,所依靠的就是自己的体重,还有强健有力的身体以及适合高速游泳的身形。

4.丝尾鳠(Hemibagruswyckioides),分类上属于鲇形目、鲿科、鳠属,又称白须公鱼,马来西亚称Baung。丝尾鳠分布于我国澜沧江水系及下游的湄公河流域,体型较大,为原产地著名的食用鱼,同时外型美观,可作为观赏鱼。在国内为云南的土著种,仅分布于澜沧江水系的支流中,澜沧江干流中少见。

5.黄斑褶鮡(Pseudecheneissulcatus),纹胸鮡属鱼类。体长,近圆筒形,背凸腹平,向后渐细,口下位唇厚,相连,具小乳突。背、胸鳍无硬刺,胸鳍大,平展如翅;偶鳍第一条特宽,腹侧面具横褶;脂鳍长,与臀鳍相对。为底栖性中小型鱼类,栖息在山涧溪河多砾石的急滩,常吸附于石块上生活。分布于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水系和雅鲁藏布江下游。

推荐阅读RECOMMEND

巨鲸搁浅事后:用基因科技拯救深渊之王

有一种魅力,来自神奇的海洋

下潜米!基因科技解码现实版“冰与火之歌”

长按识别







































苯酚厂家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guaa.com/mgxgls/1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