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布鲁氏菌病)的中医药诊疗方案参考2

最近看了有关布病报道,看患者无咳嗽,有心痛症状,所以改了几个药方,希望能提供微薄的帮助信息!祝他们能早日恢复健康。

布病患者主要表现有: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睾丸肿大,并有肝脾大、淋巴结肿大、关节肿大畸形,心痛等等。

知母10g,生地黄15g,苍术10g,黄柏10g,白芍20g,甘草8g,蝉衣8g,磁朱丸10g,生内金8g,丹参12g,木瓜12g,青黛8g,香附子8g,檀香8g。延胡索8g,金铃子8g,丹参15~30g,葛根10~15g。牡丹皮8g,黄柏8g,生枣仁10g 熟枣仁10g,人参6~10g,乳香10g,当归12g。麻黄根8g,浮小麦20g。

知母、生地黄:二药相用,滋阴清热,凉血生津。用于热病伤津,口渴咽干,消渴,低热等症。

苍术、黄柏:二药相用,主治湿热困脾,流注筋骨,腰膝沉重,下肢痿软;流注肌肤,湿热疮疹,肿痛瘙痒;下注前阴,阴疮湿疹,小便淋浊,女子带下;流注关节,关节红肿疼痛等。

白芍、甘草:二药相用,主治气血不和,血虚不濡而致头痛、腹中?痛,下肢肌肉拘挛疼痛或乏力。

蝉衣 磁朱丸:二者相用,疏风通窍,镇心平肝。主治耳聋、耳鸣。

生内金 紫丹参:二药相伍,祛瘀生新,散结化积,开胃止痛。用于治疗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阴受损,食少纳差,胃脘疼痛,舌红少苔,唇红口干等;或温热病后,津液受损,胃阴不足,食少纳呆,嗳气吞酸,舌红苔少者;或肝脾肿大、放化疗后胃阴受损者。

木瓜 青黛:二药相伍,同入肝经,寒温并施。主治湿热下注,小腿筋脉拘急作痛或足跟痛,如腓肠肌痉挛,跟腱炎等。

香附子 檀香:二药相伍,行气散寒,温中止痛。用于气滞胸腹疼痛,纳食不振,胸闷憋气等,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炎,胸痛,心绞痛等。

延胡索 金铃子:二药相配,一气一血,行气止痛,活血散瘀。主治肝郁气滞,血脉瘀阻,而见心、胸、腹、胁部疼痛;或疝气作痛;或妇人月经不调,痛经等。

丹参 葛根:二药相用,凉血祛瘀,生津止渴。主要治疗糖尿病之血脉瘀滞,口渴,舌红暗;或冠心病,高血压,胸闷憋气,心前区刺痛等。

丹皮 黄柏:二药相伍,清热凉血,善清阴分之热。用于治疗阴虚火旺之症,如手足心热,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或湿热血瘀,如妇人带下等。

生枣仁 熟枣仁:二药相用,生熟为一物,共襄宁神,补肝养心之功。主治阴血不足,神魂失养,或虚火上炎,而致心悸、失眠、汗出、多梦等症。

人参 乳香 当归:三药相用,益气养血,活血止痛。用于治疗心气不足,胸闷气短,胸痹,怔忡汗出等症,如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等。

麻黄根 浮小麦:二药配伍,益气清心,固表

止汗,清敛并施,互辅相成。主治体虚多汗、自汗,阴虚内热、心悸、烦而盗汗等症。

书画动影范樱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听医嘱如有不妥之处请谅解

年11月9日星期一上午6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guaa.com/mgxgls/6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