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车企交卷2020年净利触底增长密
出名的白癜风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zx/来源:中国经营报本报记者高沛通赵毅广州报道日前,A股22家整车企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均为申万二级分类,剔除B股,下同)已悉数披露年报。《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据Wind统计的数据,虽年国内汽车总销量仍处于下行趋势,且叠加疫情的冲击,但总体上看,22家A股整车企业结束了自年以来,归母净利润连续下挫的局面,4年来首次实现正增长。进一步来看,相对于传统汽车行业而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智能汽车产业链等相关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上迎来爆发,这其中包括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SZ)等新能源整车企业,亦包括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SZ)、云南恩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恩捷股份”,.SZ)等新能源、智能汽车的上下游企业。这些企业年在资本市场上纷纷狂飙猛进,市值逼近乃至冲破千亿几乎成为常态,作为对比,传统头部车企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集团”,.SH)、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汽车”,.SZ),市值也仅在亿元上下。值得注意的是,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康股份”,.SH)实控人张兴海、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鹏汽车”,XPEV.N)总裁夏珩等大量新能源车企的负责人,在年与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对话时均详细介绍了自身公司的布局逻辑。年至今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正在快速明确,上述布局逻辑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也正被或将被快速地证实或证伪。“触底”增长财务数据背后,是现实经营层面的残酷竞争。连续下挫后,车企上市公司的归母净利润终于迎来正增长。详细来看,据Wind数据,~年,22家A股上市车企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为.34亿元、.56亿元、.38亿元、.77亿元、.80亿元、.89亿元,在年达到峰值后连续3年快速下挫,至年利润尚不及年的一半。年虽在外部环境上遭遇疫情影响,利润表现仍在“谷底”,但总体实现同比约9.10%的正增长。具体到个体上,长安汽车、比亚迪的表现尤为典型,年,长安汽车的归母净利润规模超过百亿,比亚迪则超过50亿元,均达到峰值。但随后两者利润连续下挫,尤其长安汽车年归母净利润录得亏损达26.47亿元,及至年,两者归母净利润实现明显改善。财务数据背后,是现实经营层面的残酷竞争。年,国内汽车行业迎来连续28年增长后的首次下滑,车企在产能过剩的终端市场竞争中不断厮杀抢夺市占率,乃至自主车企的头部如长安汽车、广汽集团等,都在随后陷入剔除投资收益后的亏损局面,大量弱势自主品牌洗牌出局丝毫不鲜见,一向强势的合资品牌其盈利能力亦大幅缩减。回到财务层面,合资品牌在国内上市公司中,多被列入“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年,22家上市公司这一项目达到峰值,为.59亿元,随后不断下挫,~年分别为.16亿元,.32亿元、.5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这或意味着,在年A股车企利润“触底”反弹之时,合资车企的总体盈利能力仍在下挫。类似的“触底”增长,同样表现在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上。具体来看,~年,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为.53亿元、.60亿元、.69亿元、.74亿元、.44亿元、.47亿元,于年归母净利润达到峰值后连续下挫,年同比实现微幅的正增长。虽然利润下行,但在加剧的竞争中,叠加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转型背景,车企们的研发支出并未减少,总体来看反而出现较为明显的攀升。具体来看,~年,整车企业的研发支出分别约为.97亿元、.86亿元、.91亿元、.57亿元、.09亿元、.86亿元。这种情况同样表现在汽车零部件企业上,~年,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分别约为.11亿元、.26亿元、.18亿元、.41亿元、.51亿元、.9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归母净利润出现回暖,但上市车企的财务费用在年继续攀升。产业的下行周期中,对应上市公司往往面临流动性的紧缺,从而在使用更多外部资金时支出更多的财务费用,~年,22家整车企业的财务费用支出分别约为23.31亿元、18.00亿元、46.40亿元、51.60亿元、55.38亿元、72.99亿元。具体到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上,~年,其财务费用支出分别为22.17亿元、20.98亿元、53.78亿元、43.99亿元、56.45亿元、76.13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崛起整车之外,动力电池、智能汽车产业链上市公司亦在迅速崛起。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年,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链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加速崛起。资本的嗅觉更为敏感,早在年初,以特斯拉为首的新能源车企便开启强势上涨的行情,及至年7月,狂飙猛进之时,比亚迪动态市盈率一度触及.27。彼时一名汽车行业的券商分析师在与记者沟通中称,特斯拉销量和财务状况给了市场很多信心,欧洲的电动化战略进一步对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确认。销量层面的回暖,则从年7月开始,当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结束了补贴退坡后同比连续12个月的下滑,且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原先依赖B端销量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开始在以特斯拉Model3为代表的中高端和五菱宏光miniEV为代表的微型车市场等C端市场破局,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等头部造车新势力的中高端车型亦持续保持颇为亮眼的销量。当年,智能、电动汽车的转型赛道被不断确认,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正面进行竞争则多被认为将于年前后出现,上汽、东风、广汽等头部车企纷纷成立或独立旗下的高端新能源品牌,以迎接新能源汽车“春天”的到来。在财务层面,车企发力新能源,无疑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撑。年,车企们采取了包括上市、定增、发债、港股回A股等方式。其中小鹏汽车、理想汽车采用IPO募资叠加巨额定增的方式;小康股份拟定增募资27亿元,投向旗下新能源品牌赛力斯等;东风集团则欲回归A股募资亿元,投向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岚图及新能源架构、自动驾驶等;吉利也欲回归A股,募资布局“新四化”等。以造车新势力中的小鹏汽车为例,其在IPO、巨额定增等资本运作中,体量迅速扩张,并积蓄了大量的货币资金,根据其发布的年财报,截至报告期末,其总资产已扩张至.07亿元,且资产主要集中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资金+短期存款+短期投资”上,为.42亿元,占资产比重接近80%,净资产达.30亿元。这样的净资产体量以及现金储备,逐步将小鹏汽车等头部造车新势力,拉至与传统头部自主车企所在的同一量级。作为对比,年,广汽集团的净资产为.60亿元,货币资金为.00亿元;长安汽车的净资产为.80亿元,货币资金为.02亿元。整车之外,动力电池、智能汽车产业链上市公司亦在迅速崛起。具体来看,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年股价一路上涨,全年涨幅均超过%,市值一路突破亿元。在经营层面,其通过巨额定增、发债、低比例分红、增加少数股东权益等方式,资产体量在年实现惊人扩张,用时仅一年便从千亿左右增至超过亿元,并用巨额的低成本乃至无成本资产支撑“建建建”“买买买”的庞大布局。在动力电池产业链上,锂电池隔膜龙头恩捷股份、锂材料巨头赣锋锂业(.SZ)在股价上表现强势。其中,赣锋锂业全年涨幅达.96%,当前市值约在亿元上下;恩捷股份全年涨幅达.34%,当前市值达亿元上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guaa.com/mgyfyl/11679.html
- 上一篇文章: 狂赚159亿,宁王却一毛不拔
- 下一篇文章: 15家车企2020年财报比亚迪长安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