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游龙陵瓜果香里说丰年,到平达乡野山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一年有四季,而我最爱秋天。秋天的天空,高远而纯净;秋天的风,清新而凉爽;秋天的雨,绵密而灵逸;秋天的色彩,缤纷而绚丽;秋天的氛围,成熟而迷人。 “瓜果香里说丰年,听取欢声一片”,“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这便是平达秋天的景象。 我的家乡平达,位于龙陵县城东南部。平达河像玉带一样镶在一眼看不到尽头的平坦的坝子上,孕育着两岸各种农作物。 深秋,田野里的万亩烟后玉米在几场秋雨后褪去青色和红妆,秋日暖阳把无边的田野染成金黄。在密密麻麻的玉米地里,不见人影,只闻笑语声,静默了一季的田野突然变得喧闹起来,一场华丽的蜕变在满地黄金甲中不温不火地上演。 清晨,选一个至高点的山坡,站在山坡上俯视,平达坝掩映在群山绿树环抱之中,每每炊烟升起,如在似雾似幻的梦景中,远远望去,村头坝尾那满目的层林尽染,高低错落的房舍和四通八达的乡村小道点缀在黄绿相间的油画中,有几分清新,几分暖色。 择一个天高云淡的秋日午后,行走于平达的乡野山村,山野寂静而怡人,青山绿水让人洗净铅华,忘却烦忧;凉爽的秋风像一位神奇的丹青妙手,将乡野山村泼墨出一幅绚丽多彩的油画,于是,山里地里越发的丰腴厚重。 山风里流淌着浓浓的乡味,瓜果作物在经历了夏季的繁盛后所透露出成熟的韵味让人回味无穷。 在平达的亚热山区,柿子红了枝头,压弯树梢,秋风略过,如玛瑙挂在树梢随风摇曳,熟透了的柿子晶莹剔透,香甜诱人,招来留鸟无数,吸引“馋人”眼球,摘一个,尝一口,那是甜蜜的温柔。 番石榴(缅桃)熟了,那是儿时的味道,摘一个,轻轻捏一捏,掰两半,闻一闻,清香扑鼻。不过瘾,还得爬上树去亲手摘一兜,才算是真正体验了一把秋天的幸福。 我问老乡:“怎么路边满树的果果没人摘呀?”老乡说:“如今日子好过了,吃的水果也丰富,孩子们都是想吃时再来摘的,不像我们小时候,还等不到果果成熟就每天到树下守着、等着摘。” 温凉山村野生的丁香枣儿(乌枣)由橙黄变为蓝黑时,大人们总会把它摘下,拿回家里,在簸箕里晒干或半干,储存着给馋嘴的孩子当零食吃。小小的丁香枣儿,放进嘴里,味道香甜,营养丰富,足以弥补山里孩子缺糖果的味蕾。 当高寒山村的满树酸木瓜由淡绿变浅黄时,沉甸甸的酸木瓜坠弯了树腰,站在木瓜树下,清香扑鼻而来,让人无法掩饰地“汩汩”流口水。 酸木瓜的吃法颇多,但对于我们这些山里长大的孩子来说,酸木瓜蘸盐巴辣椒粉定数最爱,也是最能解馋的秋果。如今,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在外地时常怀念家乡的酸木瓜,每年秋末,我也会给她们带去一些平达的乡味,好让在外的游子能尝到家乡特有的味道。 是谁说的“高寒深秋萧条草木枯”?行走于平达的高寒山村,而我只看见“硕硕梨黄挂枝头,肥美萝卜满地白,皮薄肉脆汁丰溢,引来路人忙尝鲜。” 在平达这个边远山乡的高寒山村里,有一群世居的傈僳族人民,他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位置条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创造着幸福的生活。每年的秋收里,大白萝卜、野生松茸成了傈僳人民的致富宝。 饱览一路瓜果香,走村串户拉家常,听取农民秋收喜悦话丰年。玉米丰收了,堆满农家小院,金灿灿的耀眼,大人忙着剥玉米,小孩忙着在玉米堆里玩耍;南瓜丰收了,滚满地,冬藏的时节又到了。老乡告诉我,今年南瓜大丰收,吃不完的,冬藏着把瓜肉喂猪,里面的瓜籽洗干净晒干炒香,就是一道美味的零嘴。 红薯也不甘示弱,从地里冒了出来,等着人们的青睐。满地的花生成熟了,勤劳的妇女开着三轮摩托满载而归,左邻右舍都七脚八手地来帮忙摘刚从地里运回的花生,主人家毫不吝啬地煮了一大锅花生,给大家一起享用,味道鲜美极了,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花生。 山坡上的向日葵在经历了夏季的风雨后,在秋日的阳光下更显灿烂,对着太阳绽放迷人的笑脸……这不禁让我想起“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辛劳的汗水总能换来丰收的硕果,不懈的努力总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春华秋实,春发其华,秋收其实”,勤劳智慧的农民靠着苦干实干的精神,用辛勤的劳动创造着美好的生活。 暮秋, 在平达的乡野山村, 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们总能看到一张张 幸福的笑脸 如同秋后的玉米咧开嘴, 如同雨后的向日葵 欢畅地在阳光下绽放! 来源/保山文旅编辑/贺彬中国松山宝地龙陵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guaa.com/mgxgls/7067.html
- 上一篇文章: 国庆度假必备魔都ldqu
- 下一篇文章: 探丨在银川也有一处ldquo小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