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寺寻奇
木瓜寺寻奇 拓印全区所有古碑刻,这是我南山区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我和另两位老头担此重任,颇感荣幸。 今日再去木瓜寺。区委林书记与我们同行。同去的还有摄影师老武和王海龙。 这段路本来说不上难走,只有四、五里远,既没有大坡度的爬升,也没有荆棘丛生的灌木丛,况且又是多次走过,对我们而言,毫无悬念。 今年雨量丰沛,沟里的小溪较往年大了很多,有的地方甚至淹没了脚下的小路,疯长的蒿草又把山路遮得隐隐约约,特别是出现岔路时,常常叫人犯疑。 满眼的绿。在这茫茫的绿海中,偶尔也会浮出几朵或红或黄的野花,叫人眼前一亮。溪边的杨柳高可接云。林阴下有细细的风吹过去,好惬意!蝉把金甲脱在小树枝上,就去树冠上唱歌了。听着潺潺的水声,就有一种凉意从心底生出来,传遍全身。 正当我在后边赏景的时候,前边传来消息:路走错了。 是谁在前边领路?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可是我想,错了就错了吧,绕一个弯儿就又回到正路上了。然而,这一岔,我们却钻进了蒿草丛和灌木林。上了坡,又下河沟,哪有路呢!只能披荆斩棘,开拓前进。好在没有断崖,只是费点劲儿而已。 天很热,汗不住地从额头流下来,进入眼中,螫得眼都睁不开了。 河沟爬上一个陡坡,又走过一片一人多高的灰菜地,向东一转,哈哈,木瓜寺竟然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木瓜寺当年是一个颇为不小的寺院。但现在已经快成废墟了,草木丛生,就连地基上都长出了大树。立着的建筑只有北边正殿那排和南边的山门以及山门东边的阎王殿。正殿已经塌了多一半,只有东边的一小部分还有顶子。我区最古老、保存最好、最有价值的一块壁画就在东山墙上,正好被遮住,免遭风雨的剥蚀,得以较好地保存下来。 林书记和老武对这块壁画特别欣赏,仔细观看了好大一会,并且对古人的画艺大为赞叹。 老卢说,此寺最有名的和尚叫修悟,人称修师傅。传说,此人先在朝阳洞修行,有神明开示他,另建择寺院修行方能修成正果。于是,入此寺修行。但令他烦恼的是,老有猛兽、鬼怪、美女来干扰他。他在寺前修塔以镇众魔,仍不能禁止魔障来侵,他断然自去“根本”,可魔障依旧。他又在寺后山上建起了一座三教寺(此寺今尚在)。至此众魔尽除,终成正果。据说圆寂后嗖焚出不少舍利子。修师傅有个徒弟叫释果均,十几年前还是清凉寺的住持。他的一个徒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一直在木瓜寺,文革时被勒令还俗,落户刘家沟村。 寺中只有一块民国初年的碑,石质颇一般,碑文也很简单。 碑文如下: “大清嘉庆拾叁四年造修此寺,指木瓜境为名,至光绪十六年以后,□教所感,改正落地种修,共合民国一弍年新□吉立衲子云 回向 国民安五堡经理檀那□□成就道德” 碑文颇有些奇怪之处。比如,说建寺于“嘉庆拾叁四年”,“共合(和)民国一弍年新□吉立”,两个年份的表达很叫人费解。 碑文中说的嘉庆是乾隆的儿子,就是搬倒和珅的那个皇帝。他当皇帝那年是年,那么建寺的年代就是年(或年),而立此碑的时间,如果将一弍年理解为十二年,那就是年。 林书记饶有兴趣地看完我们拓碑,然后一同去观木瓜。 木瓜树在寺院外东北方向,共两株。老杨说,这两株是后来长的,老树早被人砍了。两株木瓜树上都结了不少的果子。那果子和青皮核桃一模一样。木瓜,学名叫文冠果,果仁黑色,与榛子大小相仿,可以吃,可以榨油。据我所知我们这里只有这两株木瓜,没有第三株。果子还没熟,我们只照了几张相就离开了。 回来一路轻松,脚步如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guaa.com/mgyfyl/10386.html
- 上一篇文章: 木瓜医生新生宝宝头颅血肿,到底要紧不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