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哪里治疗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31229/4319054.html

煲汤,是广东人颇具特色的饮食习惯。由于岭南气候湿热,不少“老广”热衷于煲祛湿汤祛湿。

为什么有些人喝了很多祛湿汤却没有效果?医院脾胃科大科主任黄穗平在“岭南中医科普大讲坛”演讲时表示,有些人用错了食材,祛湿就达不到效果。讲坛上,黄穗平向大家传授解“湿”秘诀。

秋季是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养生季,不过,如果身体有湿气,只会越补越差,需先排出湿气才能进补。

祛寒湿、湿热的方法不同

“临床上,我会先看你的舌苔,如果吃了我开的药,你的舌苔没变化,这个病就还没好。看舌苔的薄厚,就能判断湿的轻重以及病情的进展。”黄穗平强调。

祛湿要学会辨别不同的性质。人体的湿简单地分为寒湿与湿热。寒湿,表现为舌体胖大,有齿痕,这齿痕就像裙子的边一样。舌体的颜色是白的,舌苔白、厚,有的舌苔上漂浮着一层水汽。湿热,表现为舌体呈红色,舌头比寒湿的人稍瘦,舌苔黄、厚。寒湿者尿液清长,无味,像水一样。湿热者小便发黄,气味很浓。女性寒湿者的白带量少,清如水;而湿热者白带多,色黄,味重。

若寒湿伴阳虚,则阴盛阳衰,会怕冷,怕吹风,怕吃凉的食物。寒湿内阻,会阻碍气血的运行,导致淤血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所以寒湿体质的人会觉得全身哪都疼。湿热者因为湿而运化不了水谷精微,因为热,吃一点滋补厚腻的食物就会上火,引发口臭,或长口疮或痘痘等。

生姜陈皮砂仁茶

材料:砂仁3克、陈皮3克、生姜5克。

做法:生姜、陈皮用水煮开后加砂仁,水煎代茶饮,注意砂仁不宜久煮。

作用:温化寒湿。

值得注意的是,有4类人不宜吃姜:①便秘人群:便秘多属于肠热,此时如果过食生姜,会加重症状。②口臭:中医认为口臭多是由胃热所致,生姜性温,胃热的人吃后会加重原有的胃热,甚至引起牙痛、头痛、痔疮出血等症状。③阴虚体质的人:阴虚燥热体质,表现为手脚心发热,手心有汗爱喝水,而姜性辛温,吃姜会加重阴虚症状。④内热较重者:食用生姜时一定要配伍寒凉药物以中和生姜的热性。

马齿苋土茯苓绿豆汤

材料:新鲜马齿苋克、土茯苓30克、绿豆50克,此为1人份。

做法:把新鲜马齿苋洗净,加入土茯苓、绿豆一同炖至熟烂,煎汤服食。

作用:清热解毒、散血消肿。

马齿苋能治热痢脓血、热淋、血淋、带下、痈肿恶疮、丹毒等。一般多单味大剂量使用,由于其来源广泛,采摘方便,多新鲜入药,疗效颇佳。如用于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可以用新鲜马齿苋约克煎水当茶,时时饮用。也可以清水冲洗干净之后,绞汁服用。因为有效成分得以最大程度地保留,所以起效迅速。

对症调理湿病有妙法

“湿气常被称为‘万病之源’,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黄穗平表示。

湿邪如果停在肝脏就是脂肪肝,停留在腹腔内脏就是“将军肚”——中心性肥胖,流注于下就是下肢水肿,上达于头会经常头昏脑胀,停留到心脏会感觉胸闷、气短、心慌,混在血液中则血脂血压升高、血液黏稠,甚至引发颈椎病、腰痛等。如现代医学所称的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肥胖症、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有形之“湿”主要蓄积于肺或胃,是经由口鼻排出体外的代谢产物,易引起咳嗽、呕吐;而无形之“湿”,则因气化失常而在人体内逐渐蓄积、流动不测、秽浊腐败、凝结积聚、遍布周身,易引起眩晕、胸痹、消渴、中风等疾病。湿之致病,在内外湿相互作用下,易引起大便溏泄泻,如现代医学所称的肠炎等。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脂血症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中医认为,该病的产生与肝、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尤以脾、肾为要,属中医“痰浊”、“血瘀”、“湿阻”范畴,脾虚湿困型最为常见。

高脂血症茶饮——陈皮荷叶薏苡仁茶

材料:陈皮5克、薏苡仁10克、荷叶3克,此为1人份。

做法:开水冲泡代茶饮。

作用:健脾益气,化痰消脂。

适宜人群:脾虚湿困的脂肪肝患者。

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病后体虚、禀赋不足等都会引起腹泻。六淫之邪致泻,尤以湿邪为主,湿常夹寒、夹热,影响脾胃升降功能;饮食不节、嗜食肥甘生冷或误食不洁,损伤脾胃等。脾虚湿盛为腹泻的主要病机。

寒湿泻的药膳调理——藿香鸡蛋汤

材料:藿香15克,鸡蛋1枚。

做法:热油锅,将鸡蛋两面煎至微黄,在煎蛋的锅中放入适量的开水和藿香,中火滚约5分钟至汤呈奶白色,放盐调味即可。

作用:芳香化湿,解表散寒。

湿热泻的药膳调理——马齿苋葛根汤

材料:鲜马齿苋克(或干品30克)、鲜葛根克(或干品30克)。

做法:洗净食材,水煎,分数次服用。

作用:清热燥湿,分利止泻。

祛湿食材如何选?

黄穗平认为,寒湿、湿热、暑湿、风湿所用祛湿食材是不同的,需找中医师辨识体质和湿气的类型后再用。

祛“湿”常用食药材:

祛寒湿用干姜、陈皮、砂仁、草果、艾草、花椒;祛湿热用赤小豆、薏苡仁、水芹、玉米、鸡骨草;祛暑湿用白扁豆、冬瓜、荷叶、西瓜翠衣;祛风湿用五指毛桃、巴戟天、北木瓜、白芷、桑枝。

干姜:性热,味辛,用量3~10克。干姜有温中散寒、燥湿消痰、温肺化饮的功效。对于吃冷饮过度,寒邪直接进入体内,或是在下大雨天淌水,导致寒邪从下而入,可以起到很好的暖中效果。阴虚内热的人禁服干姜;孕妇慎服干姜。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用量9~20克。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清热去湿、健脾止泻的功效,尤其适合皮肤湿疹患者食用,无论急慢性皮肤湿疹之人均宜多食常吃。尿多的人不适合吃赤小豆;阴虚且无湿热的人忌食赤小豆。

薏苡仁:性凉,味甘、淡,用量20~30克。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的功效。阳虚怕冷的人不适宜长期服用;孕妇及正值经期的妇女,汗少、便秘的人以及婴幼儿忌食薏苡仁。

讲坛上,黄穗平传授常见的祛湿食材的用法。他说五指毛桃性平微温,味甘,归肺、脾、胃、大肠、肝经,具有益气健脾、祛痰化湿、舒筋活络的作用。因为五指毛桃具有很好的益气作用,又是岭南药材,于是别名也叫“南芪”,与北芪(即黄芪)相对,以显示其补气之功。更重要的是,五指毛桃在健脾补气的同时,还能很好地利湿,味道也很不错,是非常适合岭南人煲汤的药材,这便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长夏时节人们容易脾虚湿困,常出现脾气虚+湿气重的症状,不妨试试用岭南特产五指毛桃煲汤食疗,老少咸宜。

五指毛桃茯苓鸡汤

材料:五指毛桃30克、茯苓20克,鸡半只,姜3片,此为2人份。

做法:将鸡焯水,食材洗净,一同放入砂锅,大火烧开后转中小火煲1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作用:健脾祛湿。

适宜人群:脾虚夹湿者,除了脾气虚的症状之外,还常见大便溏滞,口黏腻不渴,头身困重、舌淡苔白腻等证。

白扁豆:味甘,性微温,入脾、胃二经,具有健脾、祛湿、消暑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久泻痢疾、妇女带下、小儿疳积以及夏秋季感受暑湿之邪引起的呕吐、胸闷、腹胀、泄泻等证。

中医认为白扁豆可健脾止泻,现代医学也发现白扁豆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作用,适用于脾气亏虚型泄泻的人食用。这类人大便常常偏烂,吃点油腻的食物就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的烦恼,还伴有餐后腹胀、胃口不好、疲倦乏力等不适。

白扁豆还能消暑,准确来讲是消暑湿,如著名的香薷散,就是由白扁豆、香薷、厚朴组成,具有祛暑解表、祛湿和中的功效,主治表寒里湿证,现代常用于治疗夏季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小儿夏季热等属于外感风寒、内伤于湿的病证。

冬瓜扁豆薏苡仁猪骨汤

材料:带皮冬瓜克、炒扁豆20克、炒薏苡仁20克,生姜3片,猪骨克。

做法:猪骨焯水,冬瓜切块,食材洗净,以上食材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1小时左右,加盐调味即可。

作用:清热解暑祛湿。

适宜人群:长期室外工作感受暑湿热邪者,常见心烦、口渴、大汗、舌苔黄腻,脉洪数等。

陈皮是广东三宝(陈皮、老姜、禾秆草)之一,享有“千年人参,百年陈皮”的美誉,驰名中外。陈皮有健脾理气,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功效。陈皮粥适合腹胀、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咳嗽痰多、身体困重、舌淡苔白等脾虚痰湿者。痰湿咳嗽的人常常出现久咳不愈,痰多、色白质稀、舌淡苔白腻等不适。可以用陈皮搭配法半夏、白术、茯苓、杏仁等服用,能燥湿化痰止咳。

陈皮生姜瘦肉粥

材料:陈皮5克、生姜3片,瘦肉50克,大米50克。

做法:将陈皮、生姜用温水洗清备用,瘦肉切片腌制备用,大米洗净后用水泡30分钟;在锅中加入陈皮、生姜、大米和适量的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20~30分钟;再加入瘦肉煮15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作用:健脾理气、燥湿化痰。

适宜人群:脾虚痰湿者。

《食经》杂志社

●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guaa.com/mgyfyl/6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