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气炎炎,又到三伏天

四川的凉粉,海南的椰子冻,广西的龟苓膏…….

这些当仁不让的人间凉品,总让人食欲大开

而今天,要介绍的是

集中国各地生活智慧的“治热”秘诀

下面,跟着华为P40系列的镜头

从南到北,揭示藏在不同饮食中的“治热”密码

说到四川,第一个关键词一定是辣,盆地的潮湿环境,让人体内的湿气重重积压,辣椒散寒燥湿,促进发汗,即便火热,也让它成为四川餐桌上“治热”祛湿的良药。

沸腾的红油锅底中,鲜嫩的毛肚鸭肠上下翻飞,百菜百味,汇聚一锅。

香气四散的麻辣诱惑,在呼朋唤友的热闹中愈加浓厚,吃到满头大汗直呼过瘾时,身上的热量和烦躁也一并散发,真是一口辣椒一身汗。

一顿酣畅淋漓的“辣”后,再来上一碗冰凉沁心的冰粉,只能用一句话四川话形容:“巴适得板!”

云南的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北部边缘,这里的高温持续且绵长,“苦夏”成了每日舌尖上的困扰,而具有独特版纳风味的“酸”就成了治夏的绝对法宝。

在潮湿高温的西双版纳雨林中,种类繁多的酸味水果在野蛮生长。当地人就地取材,将之直接食用或加辣椒稍加腌制,烹制出酸木瓜、酸角汁、酸梅汁等深入滇菜灵魂的酸味美食,在空气中散发着酸甜,瞬间唤醒休眠的食欲。

当地的傣族手抓饭更是别具特色。

辣、甜、咸、香融合一体,再叠加腌菜膏、鬼鸡、“撒撇”、柠檬等“酸”味灵魂,各种味道在舌尖幻化出丰富的味觉体验。地道的酸,奇异芳香余味绵长。

饭后再来一碗泡鲁达,新鲜的椰汁经过冰镇,清甜爽口,椰子片和脆面包片让口感更具层次,奶香浓郁,每一口都是幸福的味道,一扫闷热暑气,味蕾大开。

夏入三伏,俗话说冬病夏治,又到了温热驱寒的好时机,潮汕地区顺应“冬养阴,夏养阳”的食补法则,在炎热的夏季煮起补气驱寒的牛肉火锅,温热滋补,以“养”度夏。

要想做好正宗的潮汕火锅,重点是牛骨、南姜熬制的汤底,配上精选鲜嫩的山地黄牛肉,不同部位的肉质口感不一,却都让人回味无穷。

最特色的手打牛肉丸更是经过三个小时不断捶打,成就Q弹筋道口感,再蘸取少许沙茶酱,一口鲜香生津润燥,让身体元气加满。

在海滨城市青岛,夏季是一片喝啤酒,吃蛤蜊的烟火气。临海的地理优势,让这里“鲜”气十足,寻一处海鲜排挡,凉爽的海风把暑气通通吹散。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7月是山东的封海季,而大自然却创造了另一种乐趣:赶海。肥美的蛤蜊,鲜嫩的扇贝,不能吃盐的蛏子,一把青蒜,几滴酱油就可以让这些自然的馈赠鲜美至极。

光这份“鲜”甜,就能让暑气随着海风烟消云散。

在中国,吃,是一门学问

华为P40系列的镜头下

四川人以“辣”治热,发汗祛湿

云南人以“酸”开胃,激活味蕾

潮汕人以“养”度夏,养元补气

山东人以“鲜”散热,吹散暑气

你的家乡,又有什么样的“治热”美食呢?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美食记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guaa.com/mgxgpw/6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