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欢迎给这篇文章评论留言,博雅君将在评论者中随机抽取两位幸运读者,各赠书一册。

何为博物之学?

来到一座花园,奇花供目,万树萧森,但当你想称呼它们时,却发现你叫不出名字。

命名就是人类发明的咒语,当我们给万物命名时,这个世界就不再是笼统一团的混沌,而是在我们眼前变得有了条理,秩序井然。

所以,从古至今,人们就开始努力辨识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想从复杂变动的世界中,找到类别,分出差异。

《诗经》《楚辞》中,出现了如此之多的植物的名字,杨柳木瓜、荇菜蒹葭,杜若香兰,白芷艾草,我们不禁惊叹于古人已经具备了如此丰富的博物学的知识。

西方的博物学从古希腊开始也是源远流长,不过相比之下,更多局限于自然界的对象,不如中国的博物范围那么宽广。

但毫无疑问的是,关于自然界的花草树木、草木鸟兽的辨识、分类和观察,一直是中外博物学的共同领域。

古代的博物学家通过细腻的观察,对万物的理解有令人惊奇之处。

例如有名的宋朝画院中的《正午牡丹》,画中的牡丹下的猫瞳仁细细的一条,因为是正午之故也。而宋徽宗批评画院的御用画家们画的孔雀的姿态不真实,因为孔雀凡登高之时,必先抬左足。

到了近代,博物学家们的观点又有了很大的进展,对于自然的观察不再仅仅止于细节的把握,而是开始了非常宏大的计划,想对地球所有的动物植物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类,瑞典人林奈就在这一潮流中脱颖而出,奠定了今天的分类学基础。

在此基础上,博物学家通过比较和分析,开始探索物种之间的关系,最终出现了华莱士和达尔文等人,形成了进化论的思想。

可见博物学从最初认识一棵草一只鸟的名字,到最后探索人类的起源,一切生命的起源,说明了博物学这一古老的文化,有着不竭的生命力。取得的成就不亚于同时代的自然科学。

达尔文之后,博物学家们没有停滞,他们在生物演化的发现以及当时的人文哲学的基础上,意识到了一个重大的价值观念:我们和其他生物分享着同一个世界,一切生物和非生物组成了一张巨大的自然之网,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所以人类应该尊重这个巨大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是几十亿年演化的奇迹,丰富、奇妙、坚韧,我们不应该扮演自然的审判者、索取者、征服者。

美国的近代博物学家缪尔、巴勒斯就是这种价值最初的推动者。

缪尔几十年隐居在加州的内华达山脉中,饱览壮丽原始的西部风光,他称塞拉山为上帝的花园,是自然界最盛大的舞台。他说,他不愿意接受哈佛的邀请去那里做大学教授,因为大学教授的幸福远比不上亲眼见证上帝造物奇迹的幸福。他远远地看着鹿和盘羊,在陡峭的崖壁间优雅地穿行,他不想打扰和改变它们的生活,它们和西部荒野的一切,都应该免于人类的干扰和影响,永远保持本来的野性和自由。正是基于此他倡议国会建立“国家公园”。

巴勒斯也是隐士,但没有像缪尔那样隐居于蛮荒,而是隐居在乡间。他的笔下或许没有缪尔所见到的那些奇异的生物和壮丽的景致,但他在描写乡间那些平常的草木鸟兽之时,却有种物我同一的温暖,常常在近切的对视间,发现人类和它们是如此的相似。正如达尔文所言,我们和高等动物在心理能力上,没有根本的区别。

与缪尔和巴勒斯相比,蕾切尔·卡森作为一位现代的博物学家,具备更深入的博物学知识,同时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势。那就是现代科学技术造成的生态灾难,以及更为严重的现代科学思维造成的“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错误思想。

卡森利用其丰富的博物学知识,有力地批判了这些弊端,其中最为光芒四射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就是对农药的控诉。

这本书的成功和轰动可以说使其成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之后,最著名的博物学经典。

但卡森的博物学思想更直接的表达是在她描写海洋生物的博物学著作中,如《海滨的生灵》,还有就是她的一本短小却极富诗意的著作《万物皆奇迹》,更是明确地阐明了,现代人应该恢复各种感觉的敏锐,全面感受自然的各个层面的丰富与美。

作为编辑,我选择了缪尔的《等鹿来》,巴勒斯的《飞禽记》,卡森的《寂静的春天》《海滨的生灵》《万物皆奇迹》,组成一辑,这些著作标志着博物学从“求真”的阶段,转向了“求善”的道路,带有强烈的人文关怀,这是和猎奇的古代博物学以及小资的现代博物学是不同的。

这几位经典博物学家,既有精细的观察,同时又能摆脱自然科学只重视目的,不考虑代价和整体的片面性,具有宏大的视野,深远的关怀。对当下中国,具有优先的价值。

同时博物学必须是好看的。因为博物学从来不脱离观察和体验。

博物学的对象是植物和动物,所以博物学的书没有理由不美丽。所以,我挑选插图最好的版本,没有合适的版本时,就根据文中提到的物种,四处搜罗最精美的图片作为插图,像美国经典博物画家奥杜邦的鸟类和兽类插图,就有很多插入《飞禽记》《等鹿来》之中。最后还专门聘请了优秀的插画师,为《万物皆奇迹》“量身订制”了上百幅手绘插图。

虽然这一切工作细碎繁琐,耗费了两年多的时间,但不如此,就不能起到博物学的作用。

如果展卷之时,没有生灵跃动,大山大水,读者就会怀疑,远方真的有那么美好吗?没有精细的手绘,传神的表情,读者就会怀疑,我们与它们是平等的,这话是作者过于浪漫主义的夸张。

跟随经典作者的笔触,读者会摆脱空间,跟随图文走进无数个远方,与万千生灵邂逅。

而我的努力则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可以因为读者对书的喜爱,乘着书的小舟,将抵达时间的远方。

北大博雅好书-总第期-博识雅行学知天下北京大学出版社文史哲事业部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北大社官方微店购买此书。更有多种博雅好书,任君选购!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guaa.com/mgxgpw/10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