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乡故事73养生木瓜圆
北京最大雀斑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9560390.html 在甲篆镇与西山乡搭界的地方,有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屯子,叫龙黄屯,隶属于西山乡的勤兰村。这个小屯子与甲篆镇的百魔屯接界,在接界处有一片小小的木瓜圆,木瓜圆的主人并非屯里人,而是一位贵州来养生的罗先生。 我提出要把他的养生故事介绍给大家,罗先生很配合。 罗先生是年夫妇俩住在防城港时,看到央视4套报道长寿村消息后来的。那是5月份,俩人想,这么好的地方又隔着这么近,不去看看回家不让朋友们笑话吗?这样一想夫妇俩就来了,结果一来就喜欢上了寿乡。他们那次来是跟着旅游团来的,回去后7月份又来了,这次来准备最少住3个月。 但是在附近一带走过一段时间后,俩人有了长期住下来的想法。罗先生对老伴说:长期住下来我要承包一块地来种,不然我也要运动,人家运动是跳舞、打拳、登山,我承包一块地每天在里面活动,就算我跳舞、打拳、登山了。罗先生经常去龙黄屯一户人家串门,已经成为朋友,就问主人有没有地给他种?朋友说“有啊”,于是就承包了朋友家2亩多地,从此,在这甲篆镇与西山乡搭界的地方,增添了这个木瓜圆。 如今木瓜已经硕果累累。 木瓜圆一角。 按罗先生的说法,木瓜树龄大了结的木瓜味道就没有那么鲜美了,所以他用铁掀掘出了几条新沟,准备明年种植新的。 木瓜圆被罗先生管理的不但生机勃勃,而且寸草不生。老远就闻到一股浓浓的新翻过来土地的芳香味道。 制作这样的广告宣传牌,看来价格是不变的。这里经常有养生人光顾,无论木瓜、蔬菜根本不用去集市上卖。 还转为介绍吃木瓜的益处做了一块呢。 在木瓜圆里搭建的小凉亭很有养生味道。 据说这种木瓜是红心的,因为都喜欢吃,罗先生明年要扩大种植。 木瓜园上面就是龙黄屯人家居住的房子。 木瓜园里还种植了几棵芭蕉,也已经芭蕉累累。 据说芭蕉树三年结果,结果后就完成了她来到这个世界的全部使命,你不砍掉她也会自行死去,让位给旁边的幼苗生长。她生长,饱吸水分和阳光三年,就是为了向主人奉献举起生命结晶成的美味果实。我们赞美春蚕、蜡烛,世界上还有比芭蕉更伟大的奉献精神吗! 每天都有养生者光顾罗先生的木瓜园,这些养生者来到就是一天,在木瓜园里唠嗑,欣赏罗先生管理他的木瓜园。 木瓜还青着呢,但罗先生知道有人从长寿村来,便起身去找能摘的木瓜给他们带回去等熟了再吃。大老远来一趟不容易呢。 找到已经待熟可以采摘的后,罗先生搬过一个三角梯攀上去了。 我很可惜只采摘了一个,但是罗先生说别的还要长个儿,摘下来那才可惜呢。 新的木瓜树苗正茁壮成长。 这次去木瓜园虽然跟罗先生聊的时间不长,但对罗先生的人生观颇有兴趣。问他怎么会想到来这儿种植一个木瓜园?他说:人到55岁最好少往人堆里去,这个年龄的心理已经像个小孩子,随便一句话就会生气。罗先生以前是做行政工作的,又说:人到50岁假如你是当官的,基本就不会再向上了,当然厅级以上另说,假如你是一般人员,也不会出什么大成绩了,能平平安安退下来就很好。60岁到70岁算是人生的逍遥岁月。这个年龄的人基本孩子都成家了,老的也送走了,年轻时没有实现的梦想,没有去过的地方,可以在这个时期去实现,去看一看。70岁后就找个环境美的地方好好呆着过养生日子就可以了。我问他几个孩子?回答两个,一儿一女。又问都成家了?回答儿子还没。我说:那您还没完成任务啊?罗先生说:我这就是在完成我的也是他们的任务啊,我把身体养得好好的老了不给他们添麻烦,不是很好吗?我女儿要生孩子了,我想和老伴回去一趟女儿还不让呢,说太远让我们别来回折腾了。我们想了想也是,就不回去了,女儿还说要来这儿看我们呢。罗先生说他只在上午到木瓜园里来,下午是他喝茶、散步、休息的时间。 看着罗先生这片一派春意盎然的木瓜园,我想:寿乡有不少闲地,如果喜欢,这倒不失为一种好的“休闲”,既愉悦心情又活动身体,还有一定的成就感。 长河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guaa.com/mgxgpw/10449.html
- 上一篇文章: 贴士丨水果养生木瓜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